蔡瑁之所以对曹洪发了一下脾性。是因为他担心如果自己不就这次的事有一个态度,那么将来在曹操面前如何说,恐怕就全由得曹洪了。到时候,曹洪将所有的过错都推在他的身上,那么他就算是有一百个脑袋都不够曹操斩的。
现在,是处于新汉军与曹操大战的初期,每一场战役,每一次的胜利或者是损失,都会直接影响到最后的决战。何况。现在曹洪与他,一下子损失了曹军二十多三十万人马。这等于是直接插了曹操一刀。如果曹操这都不追究他们的罪责,那么曹操还真的是一个大善人了。可是。曹操是大善人吗?
很明显,曹操并不是。
所以,不约而同的,曹洪待蔡瑁走后,以及蔡瑁到了他的水军大寨之后,两人几乎都在同一时间,开始动手写军情,将他们扬州的情况向曹操作报告。
当然了,两人的报告,自然是不同的。
曹洪的报告,是说自己到了扬州,与蔡瑁共事,两人合计,一人守江都一人守寿春。曹洪半真半假,真中有假,假中有真,将他如何率军到江都,如何大败新汉军,如何在江都城奋勇作战的事交待了一遍。但跟着,隐隐指出,在新汉军重次重整军马,派来大军攻打江都之时,蔡瑁的水军没有及时的将粮食补给送到江都。眼看新汉军攻城攻得急,他们的粮草不久将无以为继,所以曹洪又将自己的计划向曹操说了一遍,当然,现在尽可能的将自己的计划说得完美一些。跟着,又指出,因为没有蔡瑁在水路的支援,他的军马被新汉军围追堵截,结果他逃进了洪泽湖泽。
自然,也提到了,他冒死引诱新汉军的二十万水军进入洪泽湖泽,让蔡瑁的水军借环境之利,消灭了近十万的新汉军水军。他与孙策交战受伤,便趁蔡瑁的水军与新汉军水军交战之机,他脱离了战场,回到盱眙县养伤。但是,不知道为何,蔡瑁的水军竟然没有敌住新汉军的水军,居然让新汉军的水军大军神不知鬼不觉的直接穿过了洪泽湖泽,杀到了盱眙县城。他仓促之下,难以和新汉军的大军一战,便撤回到了寿春。现在,已经由他掌控寿春……
总的来说,曹洪是真的将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,虽然没有明说蔡瑁的不是,但是隐含的意思已经很明显,似乎就是蔡瑁的不当,才让他折损十多万的曹军。另外,曹洪也为自己留了一点后路,就是提到他对与蔡瑁一起共守寿春的事感到有点担心,担心蔡瑁死抗新汉军的意志不够坚决。所以,请求曹操派来援军云云。
这个,也暗暗的将了蔡瑁一军,如果当真有什么事,曹操要追究起来的话,蔡瑁怕还真的是有口都说不清。
另外,蔡瑁写给曹操的报告,自然也是尽可能的为自己推脱责任,尽可能的将过错推在曹洪的身上。只不过,蔡瑁所说的,要比曹洪的较为真实一些,起码,有些情况,是属实的。
比如,曹洪所说的,与蔡瑁商议出兵进驻江都的事。那个,商议是有的,只是,蔡瑁其实是不同意曹洪率军冒险的。蔡瑁因为担心新汉军的强大,他也早就跟曹洪说清楚,他的水军,可以从水路送曹洪的军马到达江都,但是,为了避免他的水军船队遭到新汉军水军的攻击,他不会留军在江都。这个,蔡瑁早早就对曹洪说明了的。但是,在曹洪现在,却是另外的一个说法。
还有,曹洪在江都,面对新汉军大军的围困,他不战而逃的事,也是事实,在盱眙县,曹洪又不战而逃,致使他十多万的水军还滞留在洪泽湖泽,至今生死不明。
蔡瑁倒也没敢明着向曹操多说曹洪的不是,他仅只是将一些事实说清楚,希望曹操可以看到这个主错并不是他蔡瑁,哪怕最后寿春有失,曹操都不要怪罪于他。因为这个新汉军的大军还没有杀到寿春,他与曹洪就折损了那么多的曹军,这叫他又如何与新汉军周旋?现在,蔡瑁也注明了,他已经将寿春城的军政大权,交到了曹洪的手上,他只是协助曹洪镇守寿春。将来有什么的问题,要追究,曹洪才要负最主要的责任。
相对来说,蔡瑁给曹操的书信报告,要比曹洪所书写的更让人可信得多,并且,似乎也更诚恳了许多。
但是,蔡瑁不知道,如果他不写这一封书信给曹操,任由曹洪怎么说,那么他或者还真的不会有什么的事。但是,他写这一封书信报告给曹操,却成了他丢了性命的起因。
这个暂且不提,先说曹洪与蔡瑁,分别写好了书信,命亲信秘密的火速送给曹操。
而这时候,孙策与甘宁的大军,已经控制了盱眙等地区,并且开始沿着淮河的上游,一路急攻猛进,一日推进了近百里。(未完待续。)